文艺类期刊约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类期刊约稿 >
谈高士题材在陶瓷绘画中的艺术魅力
信息内容..... 

谈高士题材在陶瓷绘画中的艺术魅力

 

摘要:以古代品行情操高尚之士的生活故事为绘画内容的题材称之为高士图,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很长的历史,反映的是高士淡泊名利的思想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陶瓷绘画中的高士图是在国画的基础上加以创作出来的。国画中最早的高士图是晚唐画家孙位的竹林七贤作品,而高士图在元代陶瓷青花绘画中就趋于成熟,题材有陶渊明赏菊、高士访友、四爱图等,而后成为一种典型的陶瓷装饰纹样。直到现在,高士图一直为人们所喜爱,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高士图在陶瓷创作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审美精神。
关键词:高士图    陶瓷艺术    审美精神    青花    意境
一、概念的界定
关于高士这个词,汉语词典中是这样释义的,志趣、品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提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高士常常被人们与隐士联系在一起,高士一般博学多才、且志行高尚,又往往清高不仕,隐居山野田园。魏晋时期的皇甫谧,除了在医学上享有盛名,在文史上也有颇多的著作,例如《历代帝王世纪》、《列女传》、《高士传》等,其中《高士传》里描写的都是淡泊名利、情操高雅、向往自由、不入仕途之人,他本人也是历史上著名医学家、史学家,终生未仕,也是高士一类的人物。《高士传》中写道采古今八代之士,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始终,自尧至魏,凡九十余人而成,塑造了一系列高人隐士的动人形象。所以,高士题材也是历来中国画家所青睐的创作内容之一。
陶瓷绘画上的高士题材,不同时期的人物故事所表现的内容也不一样,大多是以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为题材的纹样,如山间对弈、携琴访友等。绘画的主体精神是表现出高士不同于普通人的高雅气质,陶瓷绘画为了衬托人物主体的脱俗,常以高山流水、云雾松石等为配景。
二、传统陶瓷绘画中的高士题材
传统陶瓷绘画中的高士人物最早的雏形可追溯到金代,发展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高士图就已经是主体纹饰了,至明代中期,它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大多还是应用于青花装饰。清代的高士图,除了在官窑中可见,民窑亦有大量的高士题材作品,除青花外,还要斗彩、五彩、粉彩以及后期的浅绛彩,高士图绘画的工整细致、色彩丰富、意趣雅致,从大量流传下来的陶瓷作品我们能够欣赏到,高士图被广泛应用于陶瓷绘画之中。在传统陶瓷绘画里,高士图多作为主题纹饰绘画于瓶、罐、盘、碗等瓷器的中心位置。元代瓷器中的高士图已经很成熟,例如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元青花梅瓶四爱图作品,梅瓶的装饰共分为三层,最上层肩部饰于凤穿牡丹,第二层中心腹部位置绘于四爱图,分别是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是常见的高士题材,下层足部画有卷草纹、锦带纹,釉色白中泛青,青花的色彩苍翠明亮,是一件元青花瓷精品。
至明朝初期,高士题材在瓷器装饰上并不多见,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逐渐开始有仕女与婴戏题材,直到天顺官窑才绘有志趣高雅的高士图。明代青花瓷上的高士图受文人画的影响很深,其画风洒脱自然,大多是表现文人的生活,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画面表现出一种脱俗的意境。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成化斗彩高士杯,胎质轻巧细腻,形状如小碗,杯内釉色光亮洁白,杯体绘有两幅人物故事,有王羲之爱鹅,羲之对鹅出神,侍童捧书站立;另有伯牙携琴访友,伯牙垂手徐行,一侍童腋下夹琴相随。侍童身后则以松、柳相衬,画面构图讲究,虚实相生、主次分明。成化斗彩较青花装饰其色彩丰富、笔法细腻,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受到人们极大的追捧。瓷中绘画的高士衣服均是以平涂的技法进行装饰,常被人称之为成窑一件衣。高士图在嘉庆、万里年间也有生产,但其道教意识浓厚,人物的衣着佩戴常带有道教色彩,其工艺和绘画水平都不如成化时期。
清代的瓷器总体装饰上过于细致、繁缛,与明代相比,清代高士图的发展主要在造型及彩料方面。粉彩的出现,使高士图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高士图的题材内容变化不大,大多还是四爱图抚琴图等,清后期有米芾拜石新的题材内容。民国瓷器上的高士图一改清代的奢侈繁缛之风,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家创作出一些画面清新淡雅的高士图,具有很强的生活韵味。
三、当代陶瓷绘画中的高士图
现在许多陶瓷艺术家面临着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不少人向往归隐田园的隐士生活,只能想象,却不得以实现。也就只能借助于高士图来抒发心中向往的隐士生活情结了。高士图在当代陶瓷绘画创作中是创作者艺术与做人达到一定高度的自然体现,如果创作者达不到接近的水准,是很难理解高士图的审美意境的。当代陶瓷绘画中的高士形象和传统陶瓷中是有差别的,传统陶瓷装饰中的高士大多是历史人物或当时的名人雅士,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人物,有历史文字和传说等资料,绘画创作只要选择他个人的故事进行创作。而今陶瓷绘画中的高士,其形象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亦有创作者心中高士形象,意不是表现高士本身,是表现创作者感情的符号,或者干脆就是画作者自己,通过高士形象来凸显心中的脱俗之气。
当代陶瓷艺术家越来越重视心灵的抒发,强调创作主体的精神情感,陶瓷高士图的创作,除了把握形,更注重传神。当代陶瓷绘画中的高士画创作第一要义是对人物的创作,高士并不是闲来无聊去遛弯或逗鸟、对弈、品茶的老头儿,而是传统文化中的圣贤高隐,高蹈倜傥,超俗不群而又洁身自好的人,高士的人格魅力令人敬慕向往。高士的人物刻画可以工笔、写意亦可以兼工带写,高士的形象须有古意,有气节,画面中心重点都集中到高士身上,形象的成功塑造能够更好的揭示创作者的学识和对艺术精神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烘托人物的景色需要相互协调,一花一草的选择,都能够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适合的景色不仅能够展现出人物的人格魅力,还能够提升画面的意境,会让欣赏者有种身临其境、流连忘返的艺术感觉。
高士图不仅仅是陶瓷装饰纹样,亦是对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反应,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当代,陶瓷艺术家们所画的高士图也是不一样的。当代陶瓷艺术界的泰斗王锡良,他创作的《东山行乐图》,松树苍劲有力,人物清新高雅,画面里的中心人物谢安神情洒脱,身边人物形态各异,在处理画面的宾主、虚实方面,高士是整个画面的中心和主体,采用了细腻的笔线来勾勒刻画,让整个人物的形象细致而大气,松树用笔则干净利索,用老练枯笔勾出树的枝干,远处的萦绕的雾气使得景色和人物相得益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的《高士品茗图》,作品以墨彩勾勒出清新,淡雅的周边环境,以五彩描绘画中品茗的高士,旁边的侍女,仿佛顿有茶香跃然画中,表达出雅士的高洁与淡泊之性情。珠山八友的后人王怀俊先生的《松下扶琴图》以传统陶瓷粉彩技法,着力表现古代文人隐士的一种豁达情怀,与大自然为邻的高雅情趣,充分显示了新文人画派的艺术魅力和古代诗歌的艺术意境。
结语
高士人物无论在传统陶瓷装饰上,还是现代陶瓷绘画创作之中,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审美理想,陶瓷绘画的方式、技法都是丰富多变,唯有表现高士的精神品格是永恒的。

客服QQ:联系在线客服获取 投稿邮箱:联系在线客服获取@qq.com
核心期刊网,国内知论文发表品牌,2017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查询,海量合作期刊资源,快速安排EI SCI 北大核心 南大核心。
用心服务,诚信经营,因为专业所以出色。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Copyright © 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