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分类
- 推荐期刊约稿
- 合作期刊约稿
- 教育类期刊约稿
- 经济管理类期刊
- 社科综合类期刊约稿
- 医药医学类期刊约稿
- 会计学报类期刊约稿
- 文学艺术类期刊约稿
- 建筑工程类期刊约稿
- 机电水利类期刊约稿
- 农林业类期刊约稿
- 科技图书馆类期刊约稿
- 农业机械工程类期刊约稿
- 计算机自动化类期刊约稿
- 管理类期刊约稿
- 期刊知识
- 财经类期刊约稿
- 交通类期刊约稿
- 建筑类期刊约稿
- 其他类期刊约稿
- 农业类期刊约稿
- 文艺类期刊约稿
- 教育类期刊约稿
- 科技类期刊约稿
- 医学类期刊约稿
- 其他类期刊约稿
- 期刊发表技巧
- 网站交易服务
- 期刊约稿咨询
- SCI期刊约稿1
- SCI期刊约稿2
- 音乐类期刊约稿
- 档案类期刊约稿
- 护理类期刊约稿
- 物理类期刊约稿
- 设计类期刊约稿
- 新闻类期刊约稿
- 园艺类期刊约稿
- 卫生类期刊约稿
- 机械类期刊约稿
- 美术类期刊约稿
- 石油类期刊约稿
- 核心期刊约稿3
- 核心期刊约稿2
- 核心期刊约稿1
- EI期刊约稿3
- EI期刊约稿2
- EI期刊约稿1
- SCI期刊约稿3
- 生物类期刊约稿
关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思考
党的16届4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党的5大执政能力,其中之一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5.2.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研讨班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系统的论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表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2006年召开的16届6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决定”,全国由此进入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阶段。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和社会的细胞之一,和谐与否对整个社会和对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关系极大,本文拟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首先,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的社会必须构建和谐的企业。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当一个国家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时,社会矛盾最为剧烈,最容易发生动荡,如果认识和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经济和社会的停滞,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上个世纪的经验教训就是如此,我国改革以来的实践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这个特征。“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以及“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特别是企业作为中国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承载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入手。因此,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其次、构建“和谐企业”也是转型期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组织理论,只有组织内各个系统和谐、协调,组织内外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当,才能够发挥组织的最大效能,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新旧体制的摩擦、因改革而引致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都也积聚了许多不和谐因素。因此,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企业”不仅关系企业自身发展,也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再次.建设和谐企业,符合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是广大职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是实现就业、生存和全面发展的经济实体,同职工有着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关系。企业发展的的经验表明,和谐与稳定对企业至关重要。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保证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才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力。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不团结,关系不和谐,不协调,必然会人心涣散,离心离德,不仅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要受到损害,而且职工的切身利益也要受到损害。 二、和谐企业的内涵和判断标准 1.和谐企业的内涵:“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之意。“和谐企业”,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作为一个社会,和谐的目标或者特征是“民主法制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诚信友爱的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作为一个社会的细胞——企业,和谐的特征应该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效益,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地、协调地发展。 2、和谐企业的标准:和谐企业的标准涉及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企业内部劳资关系以及其他关系的协调、企业发展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等方面。 ——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发展,这是和谐企业的物质基础。 ——职工思想统一和谐。无论在职职工还是已经退休的职工,都能够做到志同道合,同心同德,人心凝聚,精神振奋,有共同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热爱公司,忠诚企业,敬业爱岗,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使企业成为一个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大的团队。 ——企业劳动关系稳定和谐。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规定,依法与职工建立起稳定和谐、协调一致、平等对待,责、权、利明确的劳动关系,使职工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得到最好的维护。 ——企业管理顺畅和谐。企业依法管理,尊重职工民主政治权利,规章制度民主、科学、规范,企业内部政通人和,运作有序,秩序安定。 ——职工与公司领导之间信任和谐。经营者能摆正自己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勤政廉洁,公正公平,亲民爱民,科学治企,民主治企,依法治企,与职工真正建立起团结合作、信任和谐的新型关系。 ——利益分配公平和谐。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职工与经营者在利益分配上的关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合理,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广大职工满意。 ——人际关系友爱和谐。社会主义道德理念和基本规范深入人心,成为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人人以恪守道德、维护正义、追求公平、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善待他人为荣;以表里不一、见利忘义、勾心斗角、虚伪奸诈为耻,使企业成为一个充满正义、诚信、友爱、亲善的大家庭。 三、构建和谐企业的的几点思考 “和谐企业”中的“和谐”涉及到企业系统中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所谓“内部和谐”主要是企业内上下级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和谐,企业与职工和谐,职工与职工和谐等;所谓“外部和谐”主要是企业与顾客的和谐,企业与地方政府和谐,企业与企业和谐,企业与环境、社会和谐等。构建“和谐企业 ”,就是要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不断促进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应正确处理好企业内外十大关系。 1、坚持制度创新,正确处理好企业内上下级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组织学理论,当组织各部分相互协调时,整个组织的绩效才可能最大化。实现企业系统中各部分与要素和谐,首先是要促进企业内上下级单位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和谐。目前,总体上看,公司改制以来运转是正常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中仍然还存在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各利益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确等许多问题。由此,促进企业内下级单位之间和谐,就是要提高认识,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企业母、子公司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同时,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协调合作,和睦相处。不同部门之间只是职责分工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促进企业发展。因此,要积极促进公司机关以及工程项目部之中计划、财务、物资以及工程等各职能部门互相协调、相互配合,实现各职能部门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 2、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的关系。“企”字无人则止。房地产企业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与职工和谐是根本。职工既是和谐企业的主体,又是“和谐”的创造者,只有企业与职工和谐了,企业构建其他方面的和谐才有了根基和依托。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倾听职工的心声,尊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其次是要关爱职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优化生活环境,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第三是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营造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工作环境。同时,要积极为职工之间交流搭建平台,促进职工之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在企业中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3、坚持顾客第一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企业与顾客的关系。顾客就是“上帝”。与顾客交往,首先是要摆正企业自己的位置。顾客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等价交换关系,平等的市场主体,买方与卖方的关系。作为企业,应充分尊重客户,与客户建立平等的商品交换关系。其次是要讲合同、守信誉,坚持诚信经营,在业主中树立起信得过、靠得住、值得交的良好形象。第三是要及时沟通、友好协商,依法办事,在遇到纠纷时应严格遵循《消费者权益法》等法规,既不推卸责任,又要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4、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是企业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对企业来说,与地方政府建立和谐的关系,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减少企业交易成本。公司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关系,一是要尊重和服从地方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积极了解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遵守法律、法规,调节企业和国家、地方的各种关系。二是要严格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与合作,多向地方政府传递企业有关的信息和情况,协调好企业与地方政府中各部门的关系,争取他们对企业的理解、支持和指导。 5、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当前,在国内大多数产品和劳务市场上,僧多粥少,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根据“博弈论”理论,合作均衡是最佳的选择。企业要树立“在竞争中合作”思想观念,不能把企业之间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如果企业只想着消灭竞争对手,不愿合作,拒绝联合,结果只可能是被市场所淘汰。企业之间有竞争,更应该有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不同企业间资质、信息、经验、市场等资源共享,从而实现企业共同发展,达到双赢或多赢。一味对抗,恶性冲撞,只可能是造成两败俱伤。 6、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然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关系。处理失当就会给环境造成噪音、污染。轻则会矛盾纠纷不断,重则会被诉诸法律而官司缠身。处理好企业与环境两者的关系,就要把企业所在地当作自己的家园,时刻注意企业形象,文明生产、文明经营,自觉保护环境,促成企业与环境相和谐。 7、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因此,企业在营造自身“小环境”的和谐氛围时,还应该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大环境”相和谐。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以赢利论短长,更要以社会责任论英雄。这样企业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总之,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把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优秀的“社会公民”,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 |
(责任编辑:zhengfuchang)
客服QQ:联系在线客服获取 投稿邮箱:联系在线客服获取@qq.com
核心期刊网,国内知论文发表品牌,2017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查询,海量合作期刊资源,快速安排EI SCI 北大核心 南大核心。
用心服务,诚信经营,因为专业所以出色。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Copyright © 2008-2017
核心期刊网,国内知论文发表品牌,2017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查询,海量合作期刊资源,快速安排EI SCI 北大核心 南大核心。
用心服务,诚信经营,因为专业所以出色。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Copyright © 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