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期刊约稿
- 合作期刊约稿
- 教育类期刊约稿
- 经济管理类期刊
- 社科综合类期刊约稿
- 医药医学类期刊约稿
- 会计学报类期刊约稿
- 文学艺术类期刊约稿
- 建筑工程类期刊约稿
- 机电水利类期刊约稿
- 农林业类期刊约稿
- 科技图书馆类期刊约稿
- 农业机械工程类期刊约稿
- 计算机自动化类期刊约稿
- 管理类期刊约稿
- 期刊知识
- 财经类期刊约稿
- 交通类期刊约稿
- 建筑类期刊约稿
- 其他类期刊约稿
- 农业类期刊约稿
- 文艺类期刊约稿
- 教育类期刊约稿
- 科技类期刊约稿
- 医学类期刊约稿
- 其他类期刊约稿
- 期刊发表技巧
- 网站交易服务
- 期刊约稿咨询
- SCI期刊约稿1
- SCI期刊约稿2
- 音乐类期刊约稿
- 档案类期刊约稿
- 护理类期刊约稿
- 物理类期刊约稿
- 设计类期刊约稿
- 新闻类期刊约稿
- 园艺类期刊约稿
- 卫生类期刊约稿
- 机械类期刊约稿
- 美术类期刊约稿
- 石油类期刊约稿
- 核心期刊约稿3
- 核心期刊约稿2
- 核心期刊约稿1
- EI期刊约稿3
- EI期刊约稿2
- EI期刊约稿1
- SCI期刊约稿3
- 生物类期刊约稿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肖氏根据Folkman和Bond等人研究应对与防御时所用的问卷修订而成的版本对芜湖市三所高校7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但仍有16.1%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在“求助”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结论 相关部门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应对能力。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大学生
应对方式指个体在应激条件下采用的具体的应对方法或策略。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后期,这一特殊的群体面临校园的人际关系、学业、就业、自我发展、
等诸多外在的应激源,如果应对不当,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
参与本调查的大学生被试,是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大学和皖南医学院的学生共700人。回收有效问卷690份,其中男生327人,女生363人。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肖氏根据Folkman和Bond等人研究应对与防御时所用的问卷修订而成的版本。由62个项目组成,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退避和合理化6个因子。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实测,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问卷填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整个问卷完成要用二十分钟左右,当场收回。
1.3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考察性别、专业、年级和城乡等因素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一元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大学生各应对方式因子得分及其比率
为了考察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我们首先从整体上统计和分析了大学生选用各种应对方式的比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通常应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选择使用比率高达71%,其次是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其使用比率分别是53%、48%、42%、40%和35%。
2.2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2.2.1应对方式因子的多元方差分析
为了检验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差异,采用2×2×4(性别×专业×年级)进行应对方式各因子间的多元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求助”因子,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F=5.617,p=0.018; F=3.933,p=0.008),而专业的主效应、以及性别、年级和专业的交互作用都没有达到显著效应(p>0.05);对于“合理化”因子,同样,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F=7.439,p=0.007; F=4.620, p=0.003),专业的主效应不显著,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交互作用中,年级和专业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F=4.706,p=0.003),对于“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和“退避”四个因子,性别、年级、专业的主效应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
2.2.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男生在“求助”应对方式上得分(.5125±.2243)低于女生(.5496±.2495),差异显著(F=–4.837,p=0.041);而在“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得分(.4176±.1717)高于女生(.3849±.1646),且差异显著(F=2.043,p=0.011);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和“退避”四种应对方式上,男生、女生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3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分析
通过一元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求助”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同样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4.218,p=0.006; F=4.743, p=0.003),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应对方式上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
2.3不同专业、家庭来源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我们对不同专业、不同家庭来源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得分差异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无论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其应对方式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大学生的应对方式
我们把倾向于运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归为“成熟型”应对方式;把倾向于运用“退避”“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归为“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把倾向于“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归为“混合型”应对方式。本研究表明,从整体而言,大学生倾向于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高达72.5%,通常使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使用比率高达71%,说明大学生应对认知过程中具有教多的理性加工成分,对困难和挫折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仍有16.1%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这很值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3.2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
关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国内同类研究大多显示:在解决问题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其他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Billings和Parker等人的研究表明:男学生更多地使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而女生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明显高于男学生。本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方面,男女生无显著差异;在求助应对方式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在合理化应对方式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是:(1)由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女性地位提高,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所以在解决问题这种成熟的应对方式上,男女生无显著差异;(2)人格差异。女性一般主动性差,缺乏自信,习惯于依赖情景因素。在面临困境时,女性更倾向与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3)社会竞争激烈,使的男性要接受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有研究表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对暂时缓解压力比较有效,所以在面临困难时,会更多的采取合理化这种消极忍耐的应对方式。
3.3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研究,国内许多同类研究表明:在青年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应对行为在也不断发生变化,其趋势是更多地运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等。吴素梅(2002)对400名高校师生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个观点:三年级、四年级学生的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本研究结果却与此不太一致:在解决问题这种成熟的应对方式上年级间无显著差异;在求助、合理化、幻想应对方式上高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其中求助、合理化因子年级差异非常显著(F=4.218,p=0.006; F=4.743,p=0.003)。对合理化因子做事后年级差异多重比较,发现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年级和四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差异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年级学生面对来自于思想、学习、生活、交际等多重矛盾冲突,加上考试、毕业、就业的巨大压力和自身能力的限制所致。有研究表明:“个体在感受到应激源非常大,有可能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所以,高年级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会舍弃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显出被动的特点,而选择求助、合理化等被动、消极的应对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国内许多研究表明:二年级学生可能是应对方式活动发生重大转变和调整的时期,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关键性转折期;还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的选择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有密切联系,比如,抑郁状态的个体更多的以消极的方式进行反应。高年级学生基本已接近成人,人格特征已基本定性,当个体一旦形成了稳定的个性和应对风格,往往不易改变。因此在个体早期就应该进行人格教育和应对方式的指导,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大学一、二年级是对大学生进行应对方式指导的重要时期。
3.4 专业、家庭来源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无论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无论家庭来源是城市还是农村,
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选择都无显著影响。这与国内许多同类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核心期刊网,国内知论文发表品牌,2017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查询,海量合作期刊资源,快速安排EI SCI 北大核心 南大核心。
用心服务,诚信经营,因为专业所以出色。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Copyright © 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