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期刊约稿
- 合作期刊约稿
- 教育类期刊约稿
- 经济管理类期刊
- 社科综合类期刊约稿
- 医药医学类期刊约稿
- 会计学报类期刊约稿
- 文学艺术类期刊约稿
- 建筑工程类期刊约稿
- 机电水利类期刊约稿
- 农林业类期刊约稿
- 科技图书馆类期刊约稿
- 农业机械工程类期刊约稿
- 计算机自动化类期刊约稿
- 管理类期刊约稿
- 期刊知识
- 财经类期刊约稿
- 交通类期刊约稿
- 建筑类期刊约稿
- 其他类期刊约稿
- 农业类期刊约稿
- 文艺类期刊约稿
- 教育类期刊约稿
- 科技类期刊约稿
- 医学类期刊约稿
- 其他类期刊约稿
- 期刊发表技巧
- 网站交易服务
- 期刊约稿咨询
- SCI期刊约稿1
- SCI期刊约稿2
- 音乐类期刊约稿
- 档案类期刊约稿
- 护理类期刊约稿
- 物理类期刊约稿
- 设计类期刊约稿
- 新闻类期刊约稿
- 园艺类期刊约稿
- 卫生类期刊约稿
- 机械类期刊约稿
- 美术类期刊约稿
- 石油类期刊约稿
- 核心期刊约稿3
- 核心期刊约稿2
- 核心期刊约稿1
- EI期刊约稿3
- EI期刊约稿2
- EI期刊约稿1
- SCI期刊约稿3
- 生物类期刊约稿
秋海棠属植物种子形态的扫描电镜研究
摘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秋海棠属侧膜组3种植物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这三个种的种子形状多为较规则的椭球体,种子都比较大,领细胞醒目,较长。盖状物的形状通常较圆钝,与领细胞之间没有明显的缢缩,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
关键词:秋海棠属;侧膜组;种子;扫描电镜
种子是植物遗传信息的航母,作为繁殖器官,种子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营养器官小得多,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种子的特征,尤其是种皮表面微形态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在分类学上的价值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由于种子表面纹饰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种甚至科的水平上都有重要的分类价值[2]。
秋海棠属(Begonia L.)是秋海棠科(Begoniaceae)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食用、药用价值。De Lange和Bouman[3]认为,秋海棠种子的微形态是一个比较有用的辅助性状,尤其是在组的水平上。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3种秋海棠属侧膜组植物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旨在为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
1材料和方法
选取了产于滇东南地区的3个侧膜组种类,分别为:长柱秋海棠(B. longistyla)、斜叶球海棠(B. obliquifolia)和假厚叶秋海棠(B. pseudodryadis)。挑选成熟饱满的种子用于实验。用双面胶粘贴在载物台上,在10mA电流下镀金4min至大约30nm厚,用JEOL JSM-T20型扫描电镜观察,并照相记录。通常以5个种子的SEM长度测量决定种子的尺寸。长度为盖状物顶端至合点端的最长距离,宽度以种子的最宽处确定。描述种子形状的术语参考Bouman和de Lange[3]。
2结果
2.1长柱秋海棠(B. longistyla)
种子为较规则的椭球状,大小为464-523×206-278μm。领细胞数目为10-12,所占比例为2/5-3/5。盖状物突出,无明显收缩,与领细胞界限不太分明,种脐端较平。
2.2斜叶球海棠(B. obliquifolia)
种子形状多为较规则椭球状或窄椭球状,大小为483-530×259-297。细胞数目为8,所占比例1/4-2/5。盖状物无显著收缩,与领细胞界限不太分明,种脐端凹陷。
2.3假厚叶秋海棠(B. pseudodryadis)
种子形状多为较规则的椭球状或宽椭球状,大小为458-530×271-317。领细胞数目为8-10,所占比例3/10-1/2。盖状物无显著收缩,与领细胞界限不太分明,种脐端较平或略凹陷。
以上3种秋海棠种子其它的种皮细胞多为规则的多边形。表面纹饰走向大体一致,略成波状的短线状条。垂周壁边缘平滑,交叉处略突出或浅凹陷;有稀疏的短线状横纹。底端形状为较规则圆钝状。
3讨论
所研究的这3种侧膜组秋海棠,其种子平均大小均在445μm以上,比其他组的种子大。古训铭[4]认为,这是因为侧膜胎座子房内具有较大的空间,因而能容纳较多或较大的种子,该特征与生态适应性有关系。并推测,可能是因为在贫瘠的石灰岩环境下,种子变大贮存更多养分,以利于发芽,而演化出能容纳更大种子的侧膜子房,属于环境适应的一种演化机制。我们所研究的本组种类的盖状物与领细胞之间无明显缢缩,盖状物均为圆钝,在组别的鉴定上具有一定的价值。这些高度一致的特征很好的证明了侧膜组是一个自然类群。
参考文献
[1] Barthlott W. 1981. Epidermal and seed surface characters of plants: systematic applicability and some evolutionary aspects.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1:345-355.
[2]. Werker E. 1997. Seed Anatomy. Berlin:StuttgartBomtraeger, 1-65.
[3]. Bouman F., Lange A. de. 1983. Structure, micromorphology of begonia seeds. The Begonian, 50: 70-78.
[4]. 古训铭. 2006. 中国产秋海棠属侧膜组植物之系统分类学研究. 国立成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A
客服QQ:联系在线客服获取 投稿邮箱:联系在线客服获取@qq.com
核心期刊网,国内知论文发表品牌,2017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查询,海量合作期刊资源,快速安排EI SCI 北大核心 南大核心。 用心服务,诚信经营,因为专业所以出色。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Copyright © 2008-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