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期刊约稿
- 合作期刊约稿
- 教育类期刊约稿
- 经济管理类期刊
- 社科综合类期刊约稿
- 医药医学类期刊约稿
- 会计学报类期刊约稿
- 文学艺术类期刊约稿
- 建筑工程类期刊约稿
- 机电水利类期刊约稿
- 农林业类期刊约稿
- 科技图书馆类期刊约稿
- 农业机械工程类期刊约稿
- 计算机自动化类期刊约稿
- 管理类期刊约稿
- 期刊知识
- 财经类期刊约稿
- 交通类期刊约稿
- 建筑类期刊约稿
- 其他类期刊约稿
- 农业类期刊约稿
- 文艺类期刊约稿
- 教育类期刊约稿
- 科技类期刊约稿
- 医学类期刊约稿
- 其他类期刊约稿
- 期刊发表技巧
- 网站交易服务
- 期刊约稿咨询
- SCI期刊约稿1
- SCI期刊约稿2
- 音乐类期刊约稿
- 档案类期刊约稿
- 护理类期刊约稿
- 物理类期刊约稿
- 设计类期刊约稿
- 新闻类期刊约稿
- 园艺类期刊约稿
- 卫生类期刊约稿
- 机械类期刊约稿
- 美术类期刊约稿
- 石油类期刊约稿
- 核心期刊约稿3
- 核心期刊约稿2
- 核心期刊约稿1
- EI期刊约稿3
- EI期刊约稿2
- EI期刊约稿1
- SCI期刊约稿3
- 生物类期刊约稿
【论文关键词】创先争优 师德建设
【论文摘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高校教师的核心,师德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高校师德应该如何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是当前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创先争先活动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近几年,国内许多高校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高水平大学。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这是许多高校在长期的发展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高质量的教师要德才兼备。高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教师素质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师德是高校教师的核心,师德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高校师德建设怎么搞,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是当前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当中涌入了大量刚刚从校门里走出的毕业生。以新余学院为例,作为一所拥有600多名专任教师的新建本科院校,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近400人,所占比重达到了66%,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这些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接受新生事物快、思维活跃,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动力,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使得青年教师在思想、行为、心理、需求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在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潮,使学校的师德建设受到了冲击。他们在师德师风、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教师都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业务素质提升,而忽视了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和师德师风建设。这一现象在信念相对薄弱的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因此,关注教师队伍道德建设,必须率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培养,利用青年教师在数量上的优势以及所发挥的表率所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思想和道德水平的提升,使教师师德建设沿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共同理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等关键问题,不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以及科学与人文教育。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期间,我们要以创先争先活动为指导,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带动青年教师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教师中出现了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等倾向;在教师的选聘考核和培训教育中,比较关注学历层次、职称、论文、获奖成果等硬件条件,而淡化了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等软件的要求。这些都是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特别是在升本运作的初始阶段,就应该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师德建设。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要拓宽师德建设的新视野,倡导师德建设的新理念,实现师德建设的新提升。
1、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强化教师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自觉担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教育,坚决纠正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和不正之风,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优良的学术风气。
2、制定师德规范,健全评价体系
学校应客观分析师德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以创先争先为契机,引导师德建设的新规范:首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师德建设的方向;其次要把树立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师德建设的关键,引导广大教师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第三,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相关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建立科学的师德激励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笃行先、年终考核、职务聘任的重要指标之一。
3、强化师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
强化师德教育,使教师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不仅能更好地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品格。因此,学校应该把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培养放在各项培养工作的首位,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认真学习 《高等教育法规》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教育法规和文件,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创先争先活动为指导,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应把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作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分年度开展 “师德建设月”活动,努力保持和开拓青年教师“身正为范”的思想境界,使高校教师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投入到学生培养工作中去。
4、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约束机制相结合
要把外部条件的规范约束和教师自主的陶冶涵养结合起来,使教师的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抵御不良诱因的能力不断提升和强化,自觉地在教学过程、科研过程及日常行为中以知启德,以行示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一方面,要完善教师考评机制。评建结合,以评促建,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对在教学环节中严重失职的、违反学术道德的、违反教书育人规定、有失教师身份并在学生中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师德总体评价连续不合格的教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提高评聘等级、评选先进等事项中,给予一票否决;另一方面,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考虑到当前社会实行市场经济的背景,切实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需要。通过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和学院事业发展为青年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外部环境,同时 满足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工资晋升、职务津贴、住房分配、访学进修、出国留学等方面的利益需求。学院不仅要激励他们在业务上积极发展,还要注重做好吸收其中优秀分子入党的工作,同时对受学生欢迎,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在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
5、营造浓厚的师德建设氛围
定期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报纸、网络、板报及外部宣传的强大功能,大力宣扬一批敬业爱岗、甘当人梯、默默奉献的师德标兵,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人,用教师队伍中的榜样感召人,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三、结语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对师德建设高标准、严要求是应该的,但要求教师完美无缺既不客观又不现实。在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师德要求上,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师德的底线即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规范,也就是说,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是尽职尽责、完成教学任务。师德建设的底线应是公民道德标准的基础上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高尚的师德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要求青年教师立刻完成从青年学生到青年教师的角色的转变是不实际的。青年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师德建设又不能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要求,在师德建设分层次、分阶段的基础上,还要大力倡导教师风范的高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师德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育为先。师德建设关系到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校园里的践行,关系到国民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建设,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深入发展,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家华 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理论探讨[J].教育现代化 2000,2
[2]刘尚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初论[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3]熊静宜 江晓帆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EB/OL]. 2007-9-20
[4]李烈.构建学习型组织 促进教师主动成长[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8):34-36.
核心期刊网,国内知论文发表品牌,2017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查询,海量合作期刊资源,快速安排EI SCI 北大核心 南大核心。
用心服务,诚信经营,因为专业所以出色。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Copyright © 2008-2017